category 行业洞察

别再只盯着英伟达!AI爆发的下一个“隐秘角落”:铜、铝、钨

Alwin Alwin
时间 2025-11-21 09:52:47
浏览量 5

当前全球对AI的关注过度集中在芯片和算法层面,但AI发展的实际瓶颈正转向能源和关键材料领域。

数据显示,AI数据中心耗电量呈指数级增长。ChatGPT为例,其日处理2亿次请求消耗超过50万千瓦时电力,相当于1.7万户美国家庭的日用电量。能源保障已成为AI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。

图片

政策层面近期动作频频。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,推动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。广西也于11月3日召开有色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,抢抓新机遇。这些举措标志着有色金属战略地位显著提升。

供应链方面,2025年9月以来,印尼Grasberg、智利埃尔特尼恩特等世界级铜矿因事故减产,全球铜矿供应紧张,加剧了市场对有色金属供应的担忧。

在此背景下,判断有色金属价格的传统逻辑正在失效。电动汽车、光伏、储能电网以及AI算力需求共同构成新需求引擎,而长期资本开支不足导致供给刚性约束。有色金属行业正在经历深刻的价值重估。新家办研究将为您解析,有色金属为何成为AI竞赛的关键战场,并梳理其中的风险与机遇。

图片


图片
供应端:增长的刚性约束

当前有色金属价格的核心支撑,来自于供应端长期形成的刚性约束。

1、资本开支的历史欠账:

全球矿业在过去数年投资不足,直接导致新增产能有限。一个典型的铜矿从勘探到投产需5-8年,而2025年全球铜矿产量增速预计仅为1.4%,远低于需求增速。这从根本上限制了供给的弹性。

2、政策与意外的双重挤压:

  • 国内政策中国对电解铝实行约4500万吨/年的产能天花板政策,从源头上锁定了供应上限。《节能降碳行动方案》也明确要求从严控制铜、氧化铝等冶炼新增产能

  • 海外扰动2025年,缅甸锡矿受雨季和地震影响,复产推迟,导致1-8月国内锡矿进口量同比大幅下降28.61%。此外,江西、青海部分锂矿因矿证问题停产,也造成了短期供应缺口

  • 资源民族主义的挑战上游资源国加强对关键矿产的控制。例如,刚果(金) 启动了钴资源配额制,因其钴产出占全球超七成,此举迅速推动了钴价飙升。这凸显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和资源保障的重要性。

不同金属的命运因下游需求而异,其投资逻辑也由此分化。下面表格揭示了核心品种的供需基本面,其中铜因坚实的供需格局和广泛的金融属性,成为机构配置的核心标的。

图片
 
图片

需求端:新旧动能的切换

需求侧的故事由两部分构成:传统领域的疲软与新兴领域的强劲增长,二者正在重塑需求结构。

  • 绿色革命成为核心驱动力新能源领域的需求增速远超传统领域。

  • 电气化新能源汽车的单车用铜量高达70-100千克,是传统燃油车的近4倍。这使铜的需求逻辑从传统的“房地产周期”部分转向了“电动化周期”。

  • 能源转型光伏、风电、电网投资等都需要消耗大量的铜、铝等金属。预计到2030年,新能源领域的有色金属需求权重将从当前的38%提升至45%

  • AI与半导体带来新想象科技产业对有色金属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。AI芯片制造所需的铜、钨、稀土等材料消耗量是传统芯片的1.8倍。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在2025年预计突破200亿美元,这将倒逼有色金属企业向高精度材料研发倾斜。

图片

行业正从“周期驱动”转向“成长与约束驱动”。绿色转型是明确的长期趋势,而供给约束构成了价格的坚实底部。投资者需认识到,宏观风险是短期波动的主要来源,但难以改变由绿色需求和供给瓶颈决定的长期上行

图片
 
图片

政策面:清晰的指挥棒

政策已不仅是外部变量,而是深度参与并塑造行业发展的核心力量。

  • 明确的增长目标《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(2025-2026年)》为行业划出底线,明确2025-2026年,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%左右。这为行业提供了稳定的政策预期。

  • 聚焦高质量与循环经济政策导向鲜明地指向“质的提升”。

  • 资源回收被提升到战略高度,方案明确2026年再生金属产量目标突破2000万吨。例如,格林美等企业已在韩国、印尼设立动力电池回收工厂,构建全球回收网络。

  • 鼓励高端材料突破,加快高纯镓、钨硬质合金、全固态电池材料等高端产品的应用验证。

图片


图片
市场格局:分化与集中

在以上多重力量的作用下,行业内部呈现出显著的分化与整合特征。

  • 品种分化不同金属的命运因下游需求而异。

  • 受益于电力电网和新能源,供需紧平衡格局最为坚实,价格弹性也最大

图片
  • 受制于产能天花板,但需求端受到地产拖累,表现弱于铜,更多是结构性机会(如汽车轻量化、光伏边框)

图片
  • 锂、钴、稀土与新能源赛道绑定最深,需求成长性确定,但价格波动性也更高

图片
  • 龙头集中拥有全产业链布局和上游资源优势的头部企业,获得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和盈利确定性。2025年,金属产品行业在《财富》中国500强榜单中以55家企业的数量首次登顶。资金也呈现出明显的“龙头集中”特征,例如紫金矿业、洛阳钼业等巨头在2025年上半年均实现了利润的高速增长

产业链的价值分配极不均衡。上游矿山是最大赢家,享受了资源稀缺的溢价。中游冶炼加工费透明,盈利波动大。下游则靠技术取胜,盈利高度分化。这解释了为何市场给予一体化龙头和核心技术企业更高估值。

图片

 

图片

未来趋势与风险

展望未来,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路径清晰但并非坦途。

1、投资逻辑的演变:

行业的投资视角正从纯粹的周期性博弈,转向 “周期”与“成长”并重。寻找那些能够穿越周期、并牢牢把握绿色科技革命所带来历史性机遇的企业。

2、关键风险预警:

  • 宏观经济风险若全球主要经济体陷入深度衰退,或美联储降息幅度不及预期,将削弱金属的金融属性支撑

  • 供应风险需关注海外资源国(如缅甸的锡矿)的复产进度,若超预期可能缓解短缺格局

  • 地缘政治与贸易摩擦例如,特朗普政府曾计划对中国铜征收25%关税,此类不确定性仍可能扰动全球供应链


图片

总结

整体来看,有色金属行业的故事已经从单一的“周期叙事”升级为复杂的“三维棋局”:

在时间维度上,是短期波动与长期趋势的博弈。

在结构维度上,是传统需求萎缩与新兴需求崛起的赛跑。

在价值链维度上,是上游资源掌控力与下游材料技术突破的竞争。

图片

栏目介绍:

对家族而言,守护财富,理解变革、参与创新,才是穿越周期的关键能力,因此,家族办公室的视野需要进一步向前。

基于此,新家办研究团队正式推出每周栏目,深度剖析处于关键成长期或技术爆发前夜的行业与上市公司,穿透市场噪音,梳理底层逻辑,发现真正决定未来格局的力量。

我们将以垂直媒体的敏锐洞察力,第一时间挖掘富有发展潜力的关键信号,为家族的长期布局提供新机遇、新趋势、新启示。

本文章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

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