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家办教育丨郭晶晶送儿子读英国“衡水中学”,为何豪门教育开始“自讨苦吃"?
近日,郭晶晶12岁的儿子霍中曦赴英留学火上热搜。
这位霍英东家族的长孙没有进入父亲霍启刚的母校温彻斯特公学,也没有入读爷爷霍震霆曾就读的米尔菲尔德公学,而是被送进了以魔鬼式管理著称的拉德利公学。
为什么郭晶晶给儿子选择了拉德利公学?这所英国版“衡水中学”的学校到底有什么好?这又将会是高净值家庭子女教育的下一个风向标吗?
在英国,拉德利公学是和伊顿公学、哈罗公学、温彻斯特公学齐名的“英国四大男校”,历史悠久,声誉非凡。学校成立于1847年,最初由2位牛津大学校友创办,由于学校的建筑和学风深受牛津大学影响,因此也被称为“小牛津”。
拉德利公学
一直以来,拉德利的规矩,都是严格而传统的。实行“全寄宿”管理,要求所有学生必须住校,是英国仅存的四所全寄宿公学之一。
学风严谨,学业要求也很高,2023年GCSE考试中80.5%的学生达9-7分。在生活上更是军事化管理。据悉,拉德利学生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跑步,即使在湿冷的冬季也要冲冷水澡;着装规范严格到袜子的颜色,校袍必须时刻保持整洁;古老的拉丁文晨祷是每日必修,不得缺席。
在数字时代,学校对电子产品的管控也堪称原始。学生每两天才能拿到手机,且使用时长仅一小时;学习用的iPad是学校监控版,娱乐功能被悉数屏蔽;周末想外出采购文具,也需要提前报备。如果迟到,还会面临三级惩罚,从办公室报到,再到违规后的扫落叶、刷马桶,甚至还要在周日休息时间去办公室强制学习3-4个小时。
严苛的教育方式给拉德利公学带来不俗的成绩。数据显示,该校近5年牛津、剑桥的录取率稳定在25%左右(英国平均录取率仅2%),且80%的毕业生会进入投行、科技公司或公益组织。
可以说,入学拉德利,只要学生有意愿,就很难被光明前程辜负。
虎妈教育观:
郭晶晶的精英传承革新
郭晶晶的教育选择,与公公霍震霆选择的体育强校米尔菲尔德、丈夫霍启刚就读的学术型温彻斯特不同,她为儿子选择了以“魔鬼训练”出名的拉德利。
一方面可以看出,作为运动员出身的郭晶晶,对严苛式学习的认可,也代表了一批严管成才的家长,对二代的教育方针。作为“跳水皇后”,郭晶晶经历了长年的艰苦训练,对于自律的作用有着深刻的认识。她很明白,孩子能否真正抗得住诱惑、承受节奏、管理时间,比天赋和智力更能决定成就的长远。豪门之中成长的孩子,外界的资源和优待容易让人失焦,唯一能对抗这种环境方式,就是培养孩子的自律。
另一方面,这也是家族教育观念升级的缩影。过去富豪家族往往追求有名校光环的学校,更看重学校背后的资源与人脉。但近年来很多富豪家长感受到,商业与财富传承的速度之快,超乎想象。即使身处顶级资本家族,如果子女缺乏抗打压的能力,家族优势也很快会被消耗。郭晶晶选择拉德利公学,其实是看中了这所学校对孩子成长塑造的强大能力。
以郭晶晶为代表的新一代豪门父母,更加重视教育的精神塑造功能。不仅关注学术成绩,更看重毅力、时间管理和自律等品质的培养。拉德利的严苛,与这种教育理念不谋而合。
豪门家族们的教育选择
其实,郭晶晶的选择并非孤例。放眼世界范围,顶级家族对子女的严格教育传统,从未真正离开过舞台,只是呈现方式不同。
李湘的女儿王诗龄、王菲的女儿窦靖童曾就读的英国博耐顿女校,是安妮公主的母校。相当于女校版的拉德利,它要求女孩们不仅学术优异,还要在艺术、体育、社区服务等领域全面发展,培养的是一种兼具同理心、责任感与领导力的现代淑女气质。
英国博耐顿女校
更早之前,李嘉诚的两个儿子李泽钜、李泽楷,都曾在英国接受寄宿教育。尤其是次子李泽楷,就读于英国哈罗公学。哈罗虽与伊顿齐名,但其军队式的寄宿氛围和极为细致的纪律要求,试图塑造男孩们独特的硬汉气质。
有趣的是这种高度规范化的环境,反而为李泽楷日后的“离经叛道”奠定了基础。他敢于脱离家族羽翼创立盈科数码(PCCW),杀入科技与电信产业,正是体现了其独立意志与冒险精神。
英国哈罗公学
2025年胡润报告显示:中国518万富裕家庭里,80%希望孩子成国际化人才。国际教育带来认知维度的升级,是应试教育很难给的。
郭晶晶选拉德利,本质上是选了让孩子站在更高维度竞争的机会。学术、资源、管理,共同构成了精英阶层的育儿策略。
「本文章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」
深度解读!新易盛(300502.SZ):从财务数据看AI浪潮下的光模块之王
行业洞察- 生物医药行业迎来“十五五”开门红:政策、资本与AI如何引爆下一轮增长?
2025-11-07 10:01
新家办盘点- 新家办传承 | 年入百万以下,他们正在改写中国的财富版图
2025-10-09 09:39
新家办健康- 新家办健康 | 家族三代人如何看待体检?认知差距逐代递增
2025-10-10 09:30
家办一线- 家办一线(10.28-11.3)| 钟睒睒四度登顶中国首富;我国信托资产规模首次突破30万亿元;农业银行成为全球市值第二大银行
2025-11-04 08:44
家族办公室- 新家办观察|越来越多企业家“悄悄”把资产转去了香港
2025-10-15 16:22